我市被列入國家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是天津發展的重要機遇。從天津的商業繁榮度看,天津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位居全國中游,與直轄市地位不符。從消費結構看,提升型、享受型消費均保持較快增長,消費結構進一步轉型升級。從來津旅游人員結構看,接待境內外游客數量與上海、深圳的差距明顯,消費能級差距較大,外來消費吸引不足。
為激發消費潛能,推進我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一、統籌規劃資源,強力打造特色商圈
做好頂層設計和規劃,重塑消費新地標,重點發展“首店”經濟等方式,打造品質化、精細化、差異化的商業新地標。推進傳統專業市場、商業綜合體(街區)轉型升級,打造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和國內知名商圈。規范發展夜間經濟,圍繞海河、古文化街、鼓樓培育一批夜間“網紅打卡點”,引導形成規范化、差異化、市場化的自由競爭。制作夜間經濟路線地圖,留住外地因商貿、文體等交流合作來津的人員。充分利用智能技術手段,統籌協調好社區商圈。對現存社區小商超,積極引導其向線上線下交互體驗店轉型;合理布局各連鎖超市和生鮮超市,快消品連鎖店;探索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等新零售方式,最大程度滿足“宅經濟”“云生活”等新消費需求。通過保留社區原有的特點,打造獨具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的商業文化街,使居民能夠更便利獲取多元化的消費場景。
二、激勵消費,挖掘消費新動能
政府引導鼓勵市民消費,利用大數據進行市民消費結構分析,精準投放消費券;舉辦有特色、主題鮮明的促銷活動,支持平臺消費,創新鼓勵線上消費舉措。促進線上線下互動、商旅文體協同發展;規范建立直播培訓基地,利用電商直播平臺,幫助中小企業開展網絡營銷,大力發展網紅、直播帶貨等新型銷售模式。
三、發揮開放優勢,增強消費輻射力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汽車保稅倉儲和轉口保稅增值服務。培育引進進口品牌消費品綜合平臺的建立,開發開拓游艇旅游消費的力度,豐富涉外醫療機構,發展免稅購物,提升機場、郵輪母港等口岸免稅店水平。
四、打造 “天津”名片,強化消費吸引
積極打造天津 “設計之都”的同時,叫響“海河設計”品牌,推動文化創意、設計業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國際頂尖設計人才。積極開發本土化、體系化的消費產品和地域化、時尚化的消費話題,提高購買力和影響力,發揮區域輻射能力。如:通過與天津中醫藥、生物制藥等優勢產業相結合,設計新的醫旅健康游;大力吸引國內老字號品牌集聚,支持一批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老字號做強做大,打造具有濃郁津味風情的老字號特色集聚區;通過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美食競賽,引進世界各地特色餐飲和風味美食,打造天津的“食文化”,提升消費需求,引領消費發展。
五、營造國際環境,提升服務水平
對標國際消費制度政策,推動簽證、金融支付、通關等制度創新,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向空港口岸延伸,支持天津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設,支持建立健全消費維權體系和消費爭端解決機制,延伸消費維權的廣度、深度和強度,讓消費維權實現國際化、標準化。積極對接國際安全、環保、健康等消費標準規范,參照國際服務業行業準則,推動我市醫療、物流、餐飲住宿、教育等行業服務標準升級,建立國際接軌的高標準消費服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