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新互助,挖掘創新驅動發展潛力
圍繞我市智能科技等產業領域,引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型儀器、云計算中心等高端平臺,形成京津冀聯動的創新資源的“匯集區”和創新成果的“擴散源”,促進創新交流。
在濱海新區構建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國的產業信息集成平臺和數據共享中心,催生“聯合研發—合作轉化—競合生產”的創新價值鏈條,培育科技創新增長點。
啟動京津雄創新三角區建設,打造創新發展的共同體。打造“一核、三城、三帶”的京津雄三角區基本骨架。一是圍繞京津高新產業帶,借助首都央企、總部及機構、教育醫療等資源,建設集教育、科研、技術轉移轉化與企業孵化等功能集成的產業基地;二是及早啟動津雄生態拓展帶規劃建設,主要包括靜海、津南和濱海新區,重點發展生態型、節能環保型、健康養老型等產業。
二、產業互補,對接優勢產業跨域發展
實施高端產業高位嫁接。一是利用好北京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大型企業等總部資源,以及現代金融服務、研發與技術服務、教育培訓、文化傳媒、醫療保健等先發優勢,補齊我市短板。二是要加強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的規劃對接、政策對接、項目對接,聚焦推進實施一批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命科學等合作項目。
推進高新產業高質延伸。一是圍繞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鼓勵支持市屬國企與京冀兩地企業開展合作,與雄安新區及河北其他地區的產業協同聯動。二是圍繞天津建設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的目標,完善提升自創園、海泰和泰達等平臺與載體,推動產業創新從“科研點”到“創新鏈”再到“創新面”延伸。
三、綠色發展,構建跨區域產業生態體系
一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引導作用,依托資源、區位優勢,統籌規劃,合理分工,建立優勢互補的產業布局;二是加快三地生態產業系統中的信息平臺、金融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京津對冀生態產業系統發展資金和技術研發的支持,促進區域生態產業系統發展的一體化;三是建立以制度為導向的長效協調合作機制,建立促進生態經濟發展的法規制度;四是建構三級聯動的保障體系,營造“政府—系統管理者—系統主體要素”三級聯動的保障體系。
?。ㄙZ瑞輝:市政協常委 代表民建天津市委員會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