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分”有兩個含義,一是“季節平分”,傳統以立春到立夏之間為春季,春分的氣候特點是天氣溫暖、陽光明媚。在這時節,中國民間有放風箏、吃春菜、立蛋等風俗。春分是太陽黃經一個輪回的開始,此時,陽在正東,陰在正西,由此晝夜平分,冷熱均衡。
春分三侯
一侯:玄鳥至
元鳥,又稱玄鳥,即燕子。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
二候:雷乃發聲
雷是春天陽氣生發的聲音,陽氣在奮力沖破陰氣的阻擾,隆隆有聲。
三候:始電
電,陽光也;四陽盛長,值氣泄時而光生焉。蓋盛夏無雷之時,電亦有之,可見矣。
春分習俗
立蛋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這日在我國民間有“豎蛋”的習俗,“豎蛋”也稱“立蛋”,大家都會挑上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慢慢的將雞蛋在桌子上豎起來。之所以要在這天來玩“豎蛋”游戲,原理是因為春分這天南北半球的晝夜平分,地球的地軸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的一種力也呈現出相對平衡的狀態,而地球的磁場也是相對平衡的,這天將雞蛋豎立在桌面上的穩定性是最好的,雞蛋豎起來的幾率也最大。
吃春菜
春分前后,正值眾多蔬菜發芽鮮嫩,民間便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一般是指薺菜、莧菜、春筍等春天發芽的蔬菜。民間有諺語“吃了薺菜,百蔬不鮮”,意味著春天吃了薺菜嘗鮮,才感覺春天來了。
送春牛
送春牛也叫“說春”。在二開紅紙或者黃紙印寫全年農歷節氣,還有農耕做田的圖畫,然后送圖的人說些和春耕相關的吉祥農時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