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天津市委會
近幾年隨著我市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穩步推進,全市各級國企在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創新企業管理體制機制,激發企業創新轉型動力活力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市已有17家市管集團完成了混改,帶動了639家企業導入了新的體制機制,涉及國有資產總額達18470億元,17家戰略投資者中有世界五百強企業5家,中國五百強企業10家,共引入資金794.88億元。天津市通過敢涉“深水區”,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在國有企業改革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在當前國際國內新的形勢下,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下一步推進混改工作的安排,將按照“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而我市除了要打好市管集團改革的下半場攻堅戰,也將通過事轉企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下屬企業脫鉤迎來一大批新的國有企業,如何結合國家部署實現這些企業自主經營,平穩進入市場,確保在更大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加快資源整合和企業重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建議:
1.借鑒經驗,提前布局。借鑒成功的改革經驗,發揮好國有資本運營平臺的作用,在轉企、脫鉤階段就做好企業的調研和規范工作,解決好遺留問題,并盡量按照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來搭建新的企業架構,切不可將轉企、脫鉤工作與企業未來發展割裂開來,對于資質較好的事業單位和所屬企業,可以提前對接戰投,布局混改,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2.股權改革,打牢基礎。在早期階段幫助企業做好股權架構設計安排,對企業進行股權改造,一方面可以按照股份制公司三會一層的現代化制度管理企業,避免出現權責利不清的問題;另一方面,股改相當于資產證券化,便于未來資本運作,符合出資人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要求。要推動國有企業的上市以及圍繞上市進行的各種改革,要在跟各類所有制不斷合作當中進行股權改革,進行多方面創新,推進企業上市。
3.技術創新,布局產業。事業單位、機關企業五花八門涉及行業領域眾多,其中不乏具備技術優勢的單位。未來要引導企業在轉制之后加大技術研發力量,向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興產業靠攏。按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將進一步健全研發投入效益加回機制,進一步提升科技指標權重,加大科技獎勵在考核當中的加分力度,推動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穩步增長。要進一步發揮科研院所轉制企業的作用,推動國有企業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公共研發平臺,打造高水平的“雙創”平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4.規范管理,充分競爭。目前我市對中小企業的梯度化培育是有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的,科技局、工信局、金融局、人社局、政務辦等組織的政策宣講解讀活動也是常態化的。國資系統也可以組織相關培訓機構來為國有企業對癥下藥,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將生產經營中所涉及的各個環節打通,從而降低被行業洗牌風險、增加同業核心競爭力。
5.借力資本,產融結合。據國資委統計,從2013年以來,中央企業推進的混改事項達到了4000項,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超過1.5萬億元,上市公司已經成為混改的主要載體,統計數據表明,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占到了中央企業整體的 68%,利潤占到了86%。對于像海河設計集團這樣自身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可以考慮直接到主板上市,將其打造成天津一張新的名片,之前全國類似的設計院已有18家成功上市的案例。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可以選擇通過并購來實現間接上市,也相當于進行了混改加上市兩步并一步,當然也可以選擇到相對初級的新三板進行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