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天津市委會
都市型現代農業已經成為城市農業的主要發展形態。近年來,我市農業發展規模實力壯大,質量品牌意識提升,創新活力增強,聯結機制不斷完善。2019年,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不含批發市場)實現銷售收入235.43億元,95家企業擁有注冊商標700個,打造了一批津產名牌農產品。加強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流通環節建設,將有助推進我市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
一、存在問題
1.農業生產發展層次有待提升.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的各類經營主體產品檔次不高,在產品供應、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支撐能力不足.
2.尚未形成實力較強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優勢特色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模式尚未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標準化、商品化生產水平不高,在95家企業的700個注冊商標中,僅小站稻、沙窩蘿卜、茶淀葡萄等傳統品牌知名度較高。
3.我市農產品流通環節有待建設。與農業產業發展相配套的現代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升,農村農產品冷鏈運輸和第三方物流服務方面不發達。
二、建議
1.夯實農業生產物質基礎。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和監管策略,加大對菜籃子基地建設、生態農業、農業提質增效、農產品質量安全、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社會化服務等的支持力度。多層次推進強農惠農資金整合。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強化保險支農保障,建立健全農業生態補償機制。要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和服務保障能力。
2.持續推動農業產業化。完善體制保障,全面推進產業融合載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行動。充分發揮中化、中糧、市食品集團等央企和市屬國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全產業鏈經營。做大做強夢得、奧群、寬達等一批民營龍頭企業,提高精深加工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引導資本和技術投向農業農村。加快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全面推進農業系統招商引資,促進和全面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做大做強我市果蔬、水產品、奶制品、糧油、肉食、調味品六大主導產業,做精做優蜂蜜、中藥材兩大特色產業,帶動產地加工、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延伸發展。以農業產業強鎮創建為抓手,引導農產品企業開展跨界融合,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基礎,不斷加快本地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3 .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繼續支持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環境、商品化處理、貯存保鮮、冷鏈物流、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建設。強化市場公益屬性,全力抓好標準化農貿市場建設。實施全市城區標準化農貿市場建設和提升改造工程,規劃服務體系,優化空間布局。加快發展農村流通體系,提升農村流通現代化水平。改造提升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形成以鄉鎮為中心的農村流通服務網絡。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村的覆蓋面,優化快遞服務和互聯網接入,培訓農村電商人才,提高農村電商發展水平,擴大農村消費。改善提升鄉村旅游商品和服務供給,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培育特色農村休閑、旅游、觀光等消費市場。實施品牌農產品進超市工程,支持大型連鎖超市直接對接品牌農產品生產基地,在超市設立品牌農產品專區,集中展示銷售我市品牌農產品;探索農產品流通發展新模式,發展全產業鏈模式。
|